第(1/3)页 南昭雪和封天极看着显现的字好半晌,都没有回过神。 “王爷,再看那封信。” 封天极捏着信封的手指有些泛白,闻言松开,把信也放入玉脂液中。 信纸上原本的字迹退去,隐藏的字显现。 这些字是有红笔写的。 代表事态紧急。 两相印证,显示的是同一个信息。 自年前起,边关军中,就没有收到过军饷。 本就期盼着过年的军营,不但没有福利,反而连基本的军饷都没有,其心情可想而知。 都尉当即立断,拿出封天极离开时留下的应急银子,又把几处庄子上养的东西都宰杀,给了中上层军官做年礼。 另外,还有那些士绅商人,年节都送一些礼物,也并非全算是“孝敬”,一大部分是因为感激。 当年封天极平乱边关,又开通商道,安排驻守护军,他们才能安安稳稳的做生意,把前些年的亏空补回来。 以往这些礼物都是象征性的收一点,但这一次,都尉收下了三分之二。 当兵的,抛头颅,洒热血是为了什么? 保家为国,这不假,这是豪情是壮志。 但豪情壮志,填不饱肚子,养活不了家人。 他们都是青壮年,在家里也是壮劳力,可他们选择参军当兵,抛家舍业。 军饷大部分都是寄回家去,一方面让自己的愧疚有个归处,另一方面也让家人安心。 可以说,军饷一动,动的不仅仅是那点银子,而是军心。 军心乱了,边关岂能不生乱? 封天极本以为是有敌方想叩响边关,哪想到,是比预想更严重的后果。 “怎么会这样?”南昭雪也深知此事厉害,“户部那边可从来没有说过此事。” “我们也看过户部账目,”封天极声音暗哑,“一切正常,可见,此事与户部无关。” “不是出在源头,就是出在路上,”南昭雪低声说,“有人劫了银子。” 这话说出来,她自己都觉得惊悚,不可置信。 军饷可不是小数,押送军饷的人数也不少,要是丢了,京城怎么会没有半点消息? 还有,敢做这件事的人,得有多大胆子,多大势力? 这种事往大里说,与谋反无异。 封天极抬头看她,两人四目相对,都想到一个问题。 “户部不知去向的那笔银子……” 莫非也与这笔军饷有关? 第(1/3)页